全球52強發行商中國公司超3成,打破美國領跑局面
文/辛童、zhaolisa、尾巴、程杉
2022 年 4 月 13 日,data.ai 發布了 2022 Level Up 年度發行商榜單,其中“全球 52 強發行商”榜單已經設立了 10 年。除此之外,data.ai 也公布了各大洲/地區的發行商收入排名、以及出海開發者比較關心的中國游戲/非游戲廠商出海收入排名。
2022 年的“全球 52 強發行商”榜單參考了 2021 年 data.ai 的數據以及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的 DNA 數據,從全球 iOS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綜合收入的評估維度,收錄了 2021 年應用商店用戶支出排名前列的公司。data.ai 表示,這些公司在 2021 年用戶支出超過 1700 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17 家中國公司入榜,打破美國領跑局面
2021 年,騰訊和網易 2 家公司連續第 5 年位居榜單前 2 位。2022 年初剛剛被微軟收購的動視暴雪收入上升 1 位,挺進 Top3,微軟自己也進入了 Top52、位列第 37 名,如果合并的話,前 3 名的位置會不會發生變化,也不可知。旗下擁有「夢幻花園」等休閑益智類游戲的 Playrix 排名下降 1 位至第 4,Google 排名上升 6 位,關上了收入前 5 的大門。
對比上一年度榜單,2021 年(也就是 2022 年榜單),共有 17 家中國公司入榜(完全以 data.ai 統計為準,里面會有一些誤差,例如博樂科技已經被韓國網石收購,但依然獨立出現在第 48 名),這一數字,2020 年為 15 家,2019 年為 11 家,中國廠商在全球 52 強中占據了 1/3 的份額。
最新的榜單中,新入榜的中國公司為殼木游戲、Topwar Studio、SpinX Games 以及浙江世紀華通,而遺憾沒有連續入榜的是游族網絡。美國緊隨中國,共有 15 家公司入榜,日本為 10 家。
放眼至整個榜單,2021 年,共有 9 家公司新入榜,其中主要以游戲廠商為主,共 6 個。仔細觀察會發現,新游戲廠商進入榜單背后主要有 2 個驅動力,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是 2021 年游戲行業內頻繁發生并購、另一個原因是品類創新。前者如收購了麥吉太文的 AppLovin、收購了重點做中重度手游出海日本的 Six Waves 的瑞典公司 Stillfront;后者如以一款拳頭游戲吃天下的 Topwar Studio,將 SLG 前期比較重的資源累積和建筑/兵種升級調整為合成玩法,在海外持續吸金,又如在合成類游戲持續更新迭代的世紀華通。
而非游戲廠商方面,共有 3 家公司新入榜單,或者其實可以說是 2 家,分別是分列第 38、41 和 49 的 KAKAO Piccoma Corp、Kakao Corp(綜合性廠商)以及 Bumble。
9 家公司新入榜的同時,2020 年出現在榜單中的 9 家公司落榜,游族網絡之外、芬蘭大型游戲開發商 Supercell、美國流媒體服務廠商 Netflix 也沒有入榜。
從 Top52 全球發行商,看 2021 年游戲與非游戲亮點
從廠商主營業務類型來看,在 52 家廠商中,有 34 家廠商以游戲產品為公司主要營收來源、13 家為游戲+非游戲綜合收入、5 家廠商絕大多數收入來源于非游戲應用。顯然,仍然由游戲廠商緊緊霸占榜單。
在游戲方面,2021 年是大并購的一年,上面已經提過。而另一個顯著現象是中國游戲廠商在海外市場成績的更進一步。這一點也十分明顯地體現在了 Top52 全球發行商入榜的中國公司越來越多、以及幾個中國廠商排名大幅前進。
從排名變化幅度的維度來看,除去新入榜的公司,分別位列 25 和 14 位的中國廠商三七互娛和米哈游名次上升超過 20 位,增幅最大。這 2 家公司加上上文提到的 Topwar Studio 是在海外收入增速最快的 3 家中國游戲公司。
其實從上面 2 張發布的榜單可以看到,在 IGG 之后,還有大量沒有進入 Top52 的游戲廠商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而在非游側,雖然廠商數量和 2021 年相比僅多出一席,但不同的是具體的廠商以及廠商排名都發生了比較明顯的變化。
整體來看,2022 年 52 強廠商中入榜的 5 家非游戲廠商中有 Match Group 和 Bumble(新入榜)2 家以約會交友為主營業務的廠商、以視頻流媒體為主要業務的 Disney、以漫畫為主營業務的 Kakao piccoma Corp(新入榜)和以短視頻+直播驅動的歡聚集團。
相較于 2021 年,Match Group、Disney 以及歡聚集團三家廠商排名都有不同程度上升,Match Group 和歡聚的營收增長與提升商業化效率有直接關系。我們下面逐一來看:
Match Group 在旗下眾多應用中添加音視頻功能,并將旗下拳頭產品 Tinder 的訂閱服務進行了拆分售賣,用戶無需開通會員也可以單獨購買增值服務,因而進一步提升了 Tinder 的付費用戶數量。與此同時 Match Group 旗下 BLK、Ablo 等創新應用也正貢獻更多力量。
當然,Match Group 榜單排名迅速攀升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 2021 年 Match Group 以 17.31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韓國泛娛樂公司 Hyper Conncet,后者旗下視頻交友應用 Azar 和直播應用 Hakuna Live 在 2020 就創造了 2 億美元的營收,這次收購對 Match Group 而言是產品補充,但更重要的是技術補充、市場補充。
52 強榜單中非游部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是,原本排名第 42 的 Netflix 掉出了榜單,而原本排名第 22 的 Disney 卻排名上升 9 位至第 13,這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海外長視頻流媒體的變化。
兩家海外大廠都是以流媒體為主營業務,但有所不同的是 Disney 旗下有 Disney+、Hulu 和 ESPN 三款流媒體長視頻應用,但 Netflix 僅有 Netflix 一款。根據 Disney 官方數據,截止到 2022 年 1 月 1 日,僅 Disney+ 的訂閱用戶數量已經增長到了 1.298 億。雖然與 Netflix 的 2.22 億仍有一定差距,但是通過與 Hulu 和 ESPN 的“捆綁銷售”產生了非常不錯的收入。
而反觀 Netflix 雖然仍是全球最大長視頻應用,但相較于 2020 年 3661 萬的高速會員增長,2021 年僅增長了 1000 多萬。為了維持增長,Netflix 選取了兩個策略:調整價格和開拓新市場。其一,在美國和加拿大等主戰場繼續提價、在印度等關注的新興市場降價。
其二,推動多個國家本土化劇集的發展,2021 年全球爆火的《魷魚游戲》也只是其中的一個縮影,根據 Netflix 亞洲總監金敏英分享,Netflix 在亞太的總內容預算是 10 億美元,而近兩年韓國和日本的熱門影視中多能見到 Netflix 的影子,這一點也確實證明 Netflix 在想辦法從亞洲破局。
不論是 Netflix 還是 Disney+,又或者是愛優騰,要想俘獲用戶喜歡、獲得營收增長究其根本是需要拿出更多吸引用戶的好內容。
而 Kakao piccoma Corp 能夠進入榜單并排名第 38,說實話,有點令筆者吃驚,根據 Data.ai 數據,其發行商賬戶下有且僅有 Piccoma 一款漫畫應用的三個版本,可見其“能打”程度。
當然,Kakao piccoma Corp 的入榜也不是完全無跡可尋。根據 Sensor Tower 數據,2021 年《Piccoma ピッコマ》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吸金超過 10.4 億美元,相較 2020 年增長 156%,是全球收入最高的書籍類應用。在日本市場,該應用超越《賽馬娘》、《智龍迷城》等暢銷手游,是收入最高的移動應用。
而歡聚的營收增長應該和其在過去一年逐漸深化社交+內容的生態策略有關。根據歡聚財報數據,2021 年全年歡聚營收 26.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36.5%。一方面歡聚繼續推動歐洲、中東和東南亞等市場的增長;另一方面,歡聚在旗下 Likee 產品中努力提升社區氛圍、創作者激勵計劃,在 Bigo Live 中發力虛擬直播、多人語聊、游戲直播,并在產品中打通各個區域實現功能連接,這些都使歡聚實現穩步增長。
約會交友平臺 Bumble 首次進入了 52 強榜單位列第 49。Bumble 的入榜,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有點像在向世界宣告“依托用戶需求、尊重用戶感受做 Dating 產品,也會有好的結果”。目前 Bumble 旗下共有 Bumble、Badoo 以及 Fruitz 三款 Dating App。Bumble 在 2022 年 2 月 7 日收購了法國約會交友平臺 Fruitz,這也是 Bumble 成立以來的首次收購。一個明顯的感受是 2021 年 Bumble 正在想辦法逐漸擴張自己的品牌力量,進入新的市場、支持女性創業者、收購,Bumble 也正在朝一個超級 Dating 平臺發展。
而此次 Fruitz 的并入,對于 Bumble 而言,更重要的是人群和市場的擴充。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用戶經濟水平的波動、生活習慣的改變,2021 年非游戲市場發生的變化遠不止如此,感興趣的讀者可以翻看白鯨出海往期文章。
同樣地,data.ai 也發布了中國非游戲廠商出海收入 Top30,能夠更全面地展示 2021 年,中國非游廠商的出海成績單。
從上榜廠商來看,冠亞季仍然由字節跳動、歡聚集團和騰訊三家包攬,和 Data.ai 自 2021 年 11 月首次發布非游出海廠商 30 強中各月度榜單保持一致。
從上市情況來看,Top30 非游廠商中共有歡聚集團、騰訊、掌閱、赤子城、美圖、愛奇藝、藍城兄弟、百度、中文在線、快手等 10 家上市公司、20 家非上市公司,其中上市公司藍城兄弟正在私有化進程中,而小影科技和合合信息科技正在嘗試沖擊 IPO。
從業務類別來看,入榜的 30 家廠商基本可以劃分社交&泛娛樂、工具以及網文三大類下:
根據榜單數據,30 家廠商中社交&泛娛樂廠商 14 家、工具廠商 10 家、網文公司 5 家、教育類公司 1 家。社交&泛娛樂大類下又可細分為短視頻、直播、音頻社交、長視頻、陌生人社交以及社區等 6 個小類。
在我們的認知中,TikTok 就是字節跳動在海外的代名詞,確實超 10 億 MAU、以及短視頻隨著裹挾而來的 TikTok Shop 以及品牌影響能量,都讓大家心里默認“TikTok 是唯一在全球真正作出品牌效果的中國互聯網產品”。但實際上,字節跳動在海外的布局遠不止如此。音樂流媒體 Reeso、視頻剪輯工具 CapCut、中視頻應用 Buzzvideo、短視頻應用 Helo 以及種草社區 Lemon8 都是字節出海的新生力量。
尤其是 Lemon8 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能會成為字節海外幫助客戶實現品牌營銷的重要陣地。筆者曾在《字節在日本不做小綠書了,做小黃書》一文中詳細拆解過 Lemon8 是如何在海外做增長、產品定位和小紅書有哪些差別以及字節為何堅定地在海外做“小黃書”,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閱讀原文。
網文方面,這一類產品已經名副其實成為創收主力軍,而且在東南亞和美國之外,拉美市場開始展現付費能力。
網文 App 近幾年開始成為非游戲出海 App 創收的主力軍,在 2022 年年度中國非游戲廠商出海收入榜 30 強中,這一點也不例外,一共 5 家公司入榜。但其實,榜單中還有未體現的部分,例如可能被劃入騰訊的閱文(Webnovel)、沒有計入的 STARY(Dreame),另外還有小米、字節跳動等大廠目前在做的小說和漫畫 App。
下文,我們將專門做網文出海的 4 家公司的情況列了一個表格,將主力創收 App、內容方向和主要發力市場呈現給讀者。
上述表格數據僅統計了各 App 2022 年 3 月在 Google Play 平臺的收入數據和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市場情況(中文在線的互動小說暫未統計其中) | 數據來源:Sensor Tower
從貢獻收入的主要市場來看,這些 App 主要收入還是來自于美國和東南亞,但拉美國家開始顯現出付費能力,這一點在暢讀科技旗下的 Manobook App 體現得尤為明顯,據 Sensor Tower 顯示 3 月份雙端月流水分別為 20 萬美元(安卓端)和 10 萬美元(iOS 端)。在內容方向上,除了之前比較多做的言情,App 開始在科幻、武俠、奇幻等更多方向上展開布局。
而最后的最后,以硬件+軟件為組合拳的品牌出海,成為了非游 App 出海的新生力量。這里面包括我們曾報道過的小蟻科技《硬件賣不到30美金的品牌,靠軟件連續2月殺入非游出海收入榜Top30》、棒糖科技《幾近“團滅”的女性健康賽道中,這家廠商殺入非游出海收入榜Top30》。
【本篇文章屬于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1、網站端請注明出處,并在文章中附帶白鯨出海原文鏈接。2、微信公號及其他自媒體平臺需聯系授權方可,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友情提醒:白鯨出海目前僅有微信群與QQ群,并無在Telegram等其他社交軟件創建群,請白鯨的廣大用戶、合作伙伴警惕他人冒充我們,向您索要費用、騙取錢財!

本文相關公司
字節跳動認證
旗下產品(24款):
騰訊認證
行業:游戲-研發,發行,渠道;應用;投資;文化娛樂-影視,動漫,視頻;開發者服務-云服務,推廣;金融;消費升級
融資情況:戰略投資
地區:廣東省 深圳市
公司規模:2000人以上
旗下產品(271款):
網易認證
旗下產品(122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