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款游戲沖進美國暢銷榜,國產手游又將殺穿一個品類?
來源:游戲葡萄
作者:安德魯
又一個國內廠商在做的玩法,開始在海外市場形成規模了。
最近瀏覽應用商店榜單的時候,葡萄君偶然發現,美國 iOS 暢銷榜的 Top 200 里,多出了幾個來自國內廠商的、帶有明顯模擬經營玩法要素的產品。
粗略一算,現在已經有 6~7 款,除了三消+模擬經營的《消消莊園》之前已經存在,另有幾款具體玩法形態各異,但都帶有模擬經營要素的游戲。比如貝塔游戲的《Solitaire Home Design》:
Zenlife 的《瘋狂餐廳——烹飪之旅》(Cooking Madness-Kitchen Frenzy):
檸檬微趣的《Merge County》:
點點互動的《菲菲大冒險》(Family Farm Adventure)和《Idle Mafia》:
這些產品有一些共性,比如題材上是從農場、餐廳或是家裝層面的經營來切入的,多以 Q 版、卡通的畫風來呈現。具體定位上,其中的一些并不能嚴格地歸為模擬經營品類,但都含有相關的要素。
現在這幾款游戲大體分布在暢銷榜 Top 50~200 這一區間,并且保持著一定的上升曲線。繼 SLG 和三消+X 之后,國內開發商在又一個“玩法融合”的領域建立起了根據地。
都是些什么游戲
那么,進入到美國 iOS 暢銷榜 Top 200 的模擬經營玩法產品,都是什么樣的游戲?
先以我們之前詳細介紹過的《菲菲大冒險》為例,這是一款強調冒險感的模擬經營,給人的第一印象,帶著點“迪士尼套路的冒險故事”的既視感。
上手階段,游戲手把手地教會玩家怎么建造各種功能建筑,在田地里播種、收獲,按照主線任務或是訂單面板的引導逐個完成不同周期的目標。
相比同類的一些模擬經營手游,《菲菲大冒險》一些細節刻畫上,也在強化這種冒險的代入感,比如一些劇情推進會用格漫的方式,來快速交待故事走向;再比如有些對話當中會有多個選項,也會讓人聯想到一些文字冒險游戲的常見要素。這些都塑造了更多的情節,盡管故事本身不算很復雜,但還是多了不少曲折的走向。
與《菲菲大冒險》同屬點點互動的《Idle Mafia》選擇了歐美市場更易接受的幫派題材,游戲模擬經營的部分放在了城市不同區域中的幫派建設上。同時也結合了推圖過關式的卡牌養成,偏 Q 版的卡面形象設計構成了相同題材中的差異點。
豎屏布局的《Idle Mafia》在卡牌養成這一層面并不算特別重度,從卡牌到模擬經營的部分也都包含一些放置掛機的要素。
《Solitaire Home Design》的形態看起來偏向傳統的模擬經營手游,以房屋裝飾為主,也加入了個人換裝的題材。
而游戲在具體玩法上則把關卡中的核心操作換成了撲克,通過打牌的方式賺取游戲內的貨幣,從而推進后續的各種個性表達的內容。
《瘋狂餐廳》稍顯不同,經營之外的關卡設計,看起來有點像一個手游簡化版的“分手廚房”,玩家需要根據客人需求烹飪上菜、完成訂單,有一些額外的臨場操作量。
總體而言,這幾款游戲的共性在于,一方面能從第一印象上看到鮮明的模擬經營要素,另一方面除了模擬經營也或多或少融合了其他的玩法,讓游戲很難在看到第一眼時就直接下定論“這是一款模擬經營”。
國內產品靠什么沖擊海外市場
國產手游的模擬經營玩法緣何崛起?
直觀來看,首先是品質升級帶來的一些長處。早期一些歐美廠商主力的模擬經營產品,其畫面、風格到近幾年多少有一點跟不上時代,而近年推出的新游戲,外在呈現上自然能占到一些后發優勢。
盡管模擬經營玩法大多并不需要像 MMO、SLG 那樣做出極高精度的建模,不過近年上線的產品的確在人物場景的繪制、美術風格上有了更貼近時代審美的表現。這也便于游戲在投放層面產出更優質的買量素材,并且從一定程度上避免“貨不對板”的情況。
其次品類發展帶來的玩法融合,讓一些傳統形態的產品有了更多的拓展可能。
以三消為例,在歐美市場,我們見證了這個品類從 King 的《糖果粉碎傳奇》系列在獨占榜單頭部,到 Playrix 與之分庭抗禮的時期,模擬經營要素的加入,讓三消手游有了更多的可能性。此后麥吉太文等國內廠商,也憑借更細分的設計、玩法結合,在這個品類里獲得了自己的發展空間。
而以模擬經營為核心的玩法,也到了一個類似的融合其他品類要素的階段。
相比以往典型的模擬經營,《菲菲大冒險》做出了更多的 AVG 游戲的“冒險感”,這加強了游戲的代入感。
《Project Makeover》之后,換裝要素開始更多見于一些中度游戲里?!禨olitaire Home Design》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莊園的經營、個人的換裝裝扮以及打牌,一款游戲里可以容納三個主要玩法要素。
再如近年興起的合成操作要素,也正在被廣泛地加入一些游戲當中。
像是此前《口袋奇兵》就憑借合成操作的玩法,結合 RTS 觀感的出兵、升級方式來形成自己的差異化標簽,在海外的一眾 SLG 里確立了辨識度。
而具體到模擬經營品類里,一些契合玩法機制的應用也起到了作用。
比如 Game Refinery 研究發現,合成操作和三消操作的“玩家游玩動機”非常相似。下圖中藍色、橙色部分,分別對應合成和三消的玩家,能看到,合成游戲的某些玩法同樣也吸引三消玩家,例如完成里程碑式的任務、收集高價值的道具和個性化裝扮等。
分析師博客 DoF 也認為:合成游戲路輪上能憑借其“合成鏈”的機制吸引基數更龐大的潛在玩家群體。這類游戲中,玩家可以通過不斷合成物品,近乎永無止境地升級,這能夠挑戰各種節點,也會激發起好奇心。與此同時,玩家還可以使用在游玩過程中收集的特定物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裝飾家園/基地。
“合成游戲中,玩家需要合成三個或更多相同物品,這與三消游戲中匹配相同物品加以消除的玩法類似。易于理解的核心機制,再加上有吸引力的畫風,使得合成游戲很容易讓玩家產生興奮感?!逗喜⑶f園》這類游戲中,玩家通過合成新物品來管理地圖上的空間,整理混亂場景時,往往會收獲巨大的成就感,并因此愿意長期玩下去?!?/p>
《Merge County》這樣的游戲當中,這一點也體現得很明顯。
《Merge County》里,玩家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莊園通過自己手動的合成操作,一步步從小房子升級成大 house,景物、擺設一點點豐盈起來的過程。也能看到種植面積的擴大、品種的升級。相比一部分玩法通過三消關卡產出的貨幣轉化,“親身參與”感更強了一些。
模擬經營,下一個品類機會?
那么,隨著第一批包含模擬經營玩法的產品在歐美市場站穩腳跟,這會成為國內產品出海的下一個優勢賽道嗎?
從幾個品類的發展軌跡來看,這并非盲目樂觀。
此前在寫《菲菲大冒險》的時候我們也提到:模擬經營——尤其是歐美市場的模擬經營手游很久都沒有迎來升級換代了。早期 Supercell 的《卡通農場》等一系列產品,算是奠定了第一代玩法的基本模型。而《夢幻花園》《夢幻家園》等產品則在三消+X 的融合方向上開拓了另一條路。
對于國內廠商來說,吸收品類已有的精髓,再結合其他玩法要素來形成差異化,這是一條清晰可見的成功路徑。此前在 SLG、三消領域,一些國產手游都借助玩法融合上的優勢引領了一波品類進化?,F在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了模擬經營領域,更多融合模擬經營的手游出海了。
相比典型的三消,模擬經營、裝扮、換裝類的玩法,也能承接更多用戶
不止國內廠商,海外廠商也同樣看重模擬經營方向。2020 年 Supercell 就發布了以《卡通農場》IP 為背景的《Hay Day Pop》,盡管這款三消+模擬經營沒能活過測試期。后來 2021 年他們又上線了《山谷物語》,試著從內置社群著手,來做出一些更鮮明的玩法差異。如此“死磕”,可見他們也格外看好這個領域的長期發展。
在當下回過頭去翻看六七年前記錄的榜單,Top 20 里幾乎只有卡通農場這一款模擬經營。三四年前的榜單,Top 20 主要是《夢幻花園》和《夢幻家園》。
現在除了《Project Makeover》等位于第一梯隊的產品,Top 200 以內也出現了更多模擬經營玩法的國產手游,并且正在穩步爬升。
看起來,此前在 SLG、三消領域國內產品確立優勢的戲碼,還會再上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