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創新高的東南亞電商,冰火兩重天
作者:Shelia Chiang,《The Ken》科技專欄記者,曾任《DealStreetAsia》電商及風投專欄記者。
編譯:照夕子
如果說 2020 年是海外消費者因疫情而被迫線上網購的一年,那么 2021 年的消費者們就開始逐漸享受網購了。在這一背景下,電商產業的興起也吸引了大量資本入場。
對東南亞市場而言,社交電商和快速商務(Q-Commerce,指能夠在下單一小時后將商品快速送達的電商模式)在近兩年最受風投資本歡迎。而以上兩類電商企業的發展也讓支付平臺迎來了更多投資,又為東南亞貢獻了幾家獨角獸創企。
風投資本為何偏愛社交電商和快速商務?這兩大產業在東南亞的前景和挑戰是什么?支付產業在東南亞又擁有怎樣的機遇?為了解答這些問題,白鯨出海特別編譯《The Ken》專欄記者 Shelia Chiang 專欄文章《VCs have new online faves—social commerce, q-commerce score big in SE Asia》,通過對幾家風投公司負責人的采訪來探究東南亞電商及支付產業的最新發展趨勢及動態。
首先,讓我們看看近期在東南亞有哪些電商企業得到了投資者的青睞。
Astro 是由 Tokopedia 前副總裁 Vincent Tjendra 創辦的 15 分鐘快速商務公司。2021 年 12 月,該公司在 A 輪融資中籌集了 3000 萬美元資金。此輪融資由 Accel 和紅杉資本領投,Rocket Internet 旗下的風投公司 Global Founders Capital 和 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也參與了投資。
Evermos 是一家來自印尼的社交電商企業,專注銷售清真產品。2021 年 9 月,該公司在 B 輪融資中籌集了 3000 萬美元。此輪融資由 UOB Venture Management 旗下的 Asia Impact Investment Fund II 牽頭。
Super 是一家社交電商公司,該公司立志成為印尼的“數字版沃爾瑪”。在幾個月前,Super 完成了由軟銀風險投資公司領投的 28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KitaBeli 也是一家來自印尼的社交電商 App。在 2021 年 3 月,該平臺完成了由 Gojek 旗下風投企業 Go Ventures 領投的 1000萬美元總額 A 輪融資。
這些案例都表明,近期投資者們對東南亞市場中的不少電商初創企業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 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的影響下,全球電商市場僅用三個月就取得了以往 10 年才能實現的發展成果。據谷歌、淡馬錫控股公司和貝恩咨詢公司的報告顯示,目前東南亞有超過 4.4 億網民,其中 80% 的人至少進行過一次線上購物。
用戶習慣和疫情,讓社交電商與快速商務快速走紅
社交電商和快速商務在東南亞走紅,簡單來說有兩大原因,分別是東南亞消費者對社交平臺的青睞,以及疫情所催生的快速配送需求。
有數據顯示,東南亞地區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上花費的時間普遍較長,其中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更是躋身各大平臺的國家用戶時長前 15 名。此前的調查表明,大多數東南亞用戶會通過「Facebook」和「Instagram」進行網購。
全球領先的社交平臺使用量,讓東南亞的社交電商企業擁有了扎實的用戶基礎,從而進一步促進了發展?!禩he Ken》收集的數據顯示,2021 年東南亞社交電商初創企業至少完成了 10 輪融資,遠高于 2020 年的 4 輪。金門投資公司合伙人 Michael Lints 表示:“在 2020 年,東南亞的社交電商產業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在 2021 年更是吸引了數量可觀的投資?!?/span>
相比之下,快速商務產業的發展則明顯受新冠肺炎疫情所推動。在兩年前,東南亞消費者一般會去附近的商店購買必需品;而疫情帶來的居家政策則意味著消費者不能隨意出門。因此許多人就希望利用網購渠道,在 30、15 甚至 10 分鐘內幫自己送貨上門。
東南亞市場中的這些新興電商產業不僅獲得了大量投資,同時也推動了本土支付平臺的發展,其中 Nium 和 Xendit 甚至在 2021 年成功躍居為獨角獸企業。 Lints 指出:“自 2020 年以來,東南亞電商產業的線上交易數量巨大,對支付網關也十分依賴。如果觀察一下資金的流向,顯然金融科技獲得的投資最多?!?/span>
社交電商:下沉市場是發展動力,但營收前景未知
臺灣人工智能客戶互動平臺 iKala 的年度報告顯示,僅在 2021 年上半年,東南亞市場中社交電商產業的訂單數量和商品交易總額(GMV)就同比分別增長了 102% 和 91%。
風險投資公司 500 Global 的合伙人 Vishal Harnal 表示:“東南亞消費者無時無處不想購物。很多人在看到「Instagram」上的某個爆款穿搭后,就會忍不住去搜索并購買相關商品,并希望盡快送貨上門?!?/span>
在 2021 年 6 月,500 Global 投資了印尼社交電商初創公司 Dagangan。隨后 Monk’s Hill Ventures 也在 2021 年 9 月領投了 Dagangan 總額達 1150 萬美元的 A 輪融資。Dagangan 等平臺將目標市場定位為印尼國內二三線城市,因為運費昂貴,這些城市的電商服務普及率相對較低。不過這些城市也因此而更利于建設社交電商業務,因為這類城市中的消費者更習慣和賣家直接溝通。
AC Ventures 金融科技投資項目負責人 Alvin Cahyadi 表示:“東南亞市場中不乏Tokopedia、Shopee、Bukalapak 等主要面向一線城市的頭部電商平臺。不過那些較小的城市也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只是需要社交商務公司努力解決物流問題。問題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才能更好地為那些沒有良好物流服務的消費者配送產品?”
東南亞社交初創企業的 2021 年融資總額高于 2020 年 | 數據來源:The Ken
Monk’s Hill Ventures 聯合創始人 Peng T.Ong 則表示,公司決定投資 Dagangan 的原因并不在于社交電商業務,而是 Dagangan 相對完善的供應鏈。Ong 說道:“二三線城市的供應鏈非常糟糕。供應鏈需要大量人力維持,運營模式非?,嵥?。住在二線城市的消費者往往只能支付更多費用,才能享受相同的電商服務。Dagangan 旨在幫助三線、四線城市消費者獲得如同大型城市一般便捷和低成本的線上購物體驗?!?/span>
有數據顯示,印尼市場預計每年將有數百萬農村消費者第一次接觸互聯網,而社交電商可以幫助這些消費者在線上購物。《The Ken》采訪過的四家社交電商初創公司都表示,公司在 2020 年每個月的業務增幅都超過了兩位數,其中 RateS 的增長率約為 30%,Chilibeli 約為 30-50%,KitaBeli 更是增長了 200%,Super 則沒有給出具體數字。
金門投資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表示,社交電商在整個東南亞電商產業中的占比將繼續上升。這與中國市場在過去十年里的發展類似。到 2026 年,社交電商產業 GMV 將突破 100 億美元,到 2030 年將突破 1000 億美元。不過,投資者還不確定在這一領域中展開投資的可持續性。
Antler 亞洲業務聯合創始人 Jussi Salovaara 表示:“目前看來,公司還不會主動投資社交電商領域,因為該領域還沒有形成足夠的吸引力。此前 Antler 投資了一家時尚電商初創公司,但沒有換來任何實質性進展?!盨alovaara 沒有透露這家初創公司的名字。
快速商務:速度很快,盈利很慢
我們再來看看快速商務,盡管這類創企已經在東南亞受到了不少資本的青睞,但它們所面臨的挑戰也同樣嚴峻。
來自 Monk’s Hill Ventures 的 Ong 表示:“作為當下最流行的趨勢,快速商務為追求便利也付出了巨大代價。消費者只有在下單外賣或生鮮商品時才希望商品能在 15 分鐘內送達。電商企業的優勢也在于快速配送,但時至今日這一服務仍面臨著許多問題?!?/span>
不過,不管面臨著多少問題,外賣平臺也依然是快速商務產業發展中的絕對主力。以美國「Gopuff」、印度「Blinkit」以及「Zepto」等平臺為例,這些平臺的送貨時間僅需 10 分鐘(原文數據),它們都憑借高達數百萬的融資金額在過去的一年中頻頻登上新聞頭條。AC Ventures 的 Cahyadi 也表示:“在 2021 年底,快速商務是公司最感興趣的領域之一”。AC Ventures 也對快速商務初創公司 Astro 進行了投資。
盡管快速商務已在全球范圍內逐漸興起,但這一產業在東南亞市場還處于發展初期 | 數據來源: The Ken
作為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東南亞市場內“最后一公里”配送服務的快速發展也可能大大加劇交通堵塞和污染問題。不過,以 Grab 和 Foodpanda 為代表的各大平臺也正抓緊建立本地物流中心,盡可能縮短配送時間。
Salovaara 指出,德國快速配送公司 Gorilla 已經成為迄今為止歐洲發展速度最快的獨角獸企業之一。鑒于很多投資者已經在歐美快速商務市場的繁榮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各大資本將目光投向東南亞市場也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相比起高漲的投資欲望,快速商務產業的盈利能力卻仍不樂觀。Salovaara 表示:“目前還沒有看到太多跡象能夠證明快速商務領域的可持續性發展。隨著 Grab 等頭部玩家紛紛入場,快速商務已經變成了一個資本密集型產業。也就是說,快速商務可能會在東南亞迎來快速發展,但同時也會出現激烈的市場競爭,因此這一產業相對而言還是更適合高密度的城市環境?!?/strong>
支付平臺:支付產業蘊藏商機,但巨頭難以顛覆
相比起社交電商和快速商務產業中的激烈競爭,電子支付似乎更可能成為東南亞科技產業中的唯一贏家,畢竟不論接觸哪種電商形式,消費者都需要支付平臺才能付款。
這一點也在過去一年的融資市場中得到了體現。來自雅加達的 Xendit 自稱是“印尼和東南亞市場的 Stripe ”,該公司也得到了 AC Ventures 的早期投資。在 2021 年 9 月,Xendit 完成了總額 1.5 億美元的 C 輪融資,公司估值也因此上升至 10 億美元。Xendit 并非東南亞地區的第一家獨角獸企業。早在 2021 年 7 月,來自新加坡的 Nium 就已成為東南亞 B2B 支付領域中的第一只獨角獸。
不過 Cahyadi 則認為東南亞支付行業的發展也存在未知數,他表示:“數字支付屬于典型的 SaaS(軟件即服務)模式,只有真正優化支付體驗,才能確保訂單不流失。”Monk’s Hill Ventures 的 Ong 也說道:“支付平臺的利潤率并不高,所以支付企業必須提高 GMV。這為拓展支付業務帶來了較大的挑戰?!?/span>
Salovaara 則表示:“支付業務的粘性很大,規模也很大,考慮到商戶整合所帶來的網絡效應,頭部玩家的統治格局一旦形成就很難顛覆。因此我們希望看到去中心化金融企業用成本更低的方案來重新打造支付平臺,以改變市場格局?!?/span>